醫用生物材料力學測試是生物醫學工程和材料科學中的核心環節,其本質是在可控的實驗室條件下,模擬材料在人體內可能遇到的力學環境,以量化其力學性能指標。這對于確保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。
一、 力學測試的主要目的
醫用生物材料力學測試的目的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核心方面:
1. 評價安全性與有效性(核心目的)
保證強度與韌性: 確保材料能夠承受手術過程中的植入應力以及人體生理活動(如心跳、肌肉收縮、關節運動、血液流動)產生的長期載荷,不發生斷裂或變形。例如,人工髖關節必須能承受數倍于體重的循環載荷。
防止失效: 通過測試預測材料失效模式,避免在體內發生災難性破壞,如支架的斷裂、骨板的折斷等。
驗證設計: 驗證醫療器械的設計是否合理,其力學性能是否滿足臨床需求。

2. 匹配宿主組織的力學性能(生物相容性的延伸)
避免“應力屏蔽"效應: 如果植入物(如骨板)的剛度過高,它會承擔大部分載荷,導致其下方的骨骼因缺乏必要的力學刺激而變得疏松和脆弱。測試可以幫助選擇合適的材料和結構,使植入物的剛度與天然骨相匹配。
促進組織整合與愈合: 軟組織替代物(如人工血管、皮膚修復膜)的力學性能(如柔順性)應與周圍組織接近,以減少摩擦、磨損和異物感,并促進細胞長入和組織修復。
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: 例如,人工心臟瓣膜的啟閉力和血流動力學性能必須接近天然瓣膜,才不會給心臟帶來額外負擔。

3. 優化材料設計與制造工藝
比較不同材料: 為特定應用篩選最合適的材料(例如,比較不同聚合物的拉伸性能或不同合金的疲勞壽命)。
優化結構設計: 測試不同結構設計(如多孔結構、網格結構)的力學表現,以找到最佳方案。
評估工藝參數: 研究不同的加工方法(如3D打印參數、滅菌方式)對材料最終力學性能的影響。
4. 滿足法規注冊與質量控制要求
法規符合性: 全球主要的監管機構(如美國的FDA、中國的NMPA、歐盟的MDR)都要求醫療器械在上市前提供詳盡的力學性能測試數據,作為注冊申報資料的一部分。
建立質量標準: 為原材料和成品制定可接受的力學性能標準范圍,用于批次間的質量控制和產品放行。
---
二、 力學測試的主要內容
力學測試內容廣泛,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1. 基本力學性能測試
這類測試用于表征材料在靜態載荷下的基本力學行為。
拉伸測試: 用于測定材料的彈性模量、屈服強度、抗拉強度、斷裂伸長率等。適用于纖維、薄膜、棒材等。
壓縮測試: 用于測定材料的壓縮模量、壓縮強度等。適用于骨水泥、椎間融合器、海綿狀材料等。
彎曲測試: 用于測定材料的彎曲模量、彎曲強度。適用于骨板、牙科修復材料等。
剪切測試: 用于測定材料的剪切模量、剪切強度。適用于粘合劑、生物軟組織等。
硬度測試: 用于測量材料表面的局部抗塑性變形能力(如洛氏、布氏、維氏硬度)。常用于金屬植入物和耐磨涂層的質量檢驗。

2. 疲勞測試
模擬人體內循環載荷(如步行、心跳)的長期作用,評估材料在遠低于其靜態強度的應力下,抵抗疲勞斷裂的能力。這是預測植入物長期耐久性的最關鍵測試之一。
內容: 通常給出S-N曲線(應力-壽命曲線),確定材料的疲勞極限。
3. 磨損測試
評估兩個接觸表面在相對運動下的材料流失量。
應用: 人工關節(如髖、膝關節)的股骨頭與髖臼襯、牙科修復材料等。
方法: 通常在模擬體液的潤滑環境下,使用專用的磨損試驗機進行數百萬次的循環測試。

4. 粘彈性測試
生物組織(如皮膚、血管、軟骨)和許多高分子材料都具有粘彈性,即同時表現出彈性固體和粘性流體的特性。
蠕變測試: 在恒定應力下,觀察應變隨時間增加的現象。
應力松弛測試: 在恒定應變下,觀察應力隨時間衰減的現象。
動態力學分析(DMA): 對材料施加一個 oscillating(振蕩)的應力/應變,測量其儲能模量(彈性)、損耗模量(粘性) 和損耗因子,這些參數對溫度和頻率非常敏感。
5. 斷裂力學測試
針對材料中預先存在的裂紋或缺陷進行研究。
內容: 測定斷裂韌性,它描述了材料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。對于評估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可靠性尤為重要。
6. 特殊力學性能測試
沖擊測試: 評估材料在高速沖擊載荷下的韌性。
剝離強度測試: 用于評估涂層與基體、或多層材料之間的結合強度。
球囊爆破壓力測試: 用于血管成形術球囊等導管類產品。
---
總結
醫用生物材料力學測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,其最終目標是獲得安全、有效且與人體環境高度相容的醫療器械,為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應用的轉化提供數據支撐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凱爾測控試驗系統(天津)有限公司 備案號:津ICP備18003419號-2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GoogleSitemap